3D微創內視鏡手術

Home > 衛教新知 > 大腸直腸癌 > 3D微創內視鏡手術

大腸直腸手術新利器:3D微創腹腔鏡手術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柯道維主任



膝下兒孫滿堂的102歲的人瑞阿嬤平時身體健朗,除了有高血壓病史且使用藥物控制穩定外很少有病痛,每天還能持助行器繞著庭院散步,去年10月中發現有血便的情況,後來就醫確診在右側大腸(升結腸)長了4公分大的腫瘤。可是對於是否要讓阿嬤接受手術,讓兒女們很傷腦筋,因為擔心老人家身體無法負荷麻醉及手術的風險壓力,可是如果不接受手術切除腫瘤,等到病情惡化,恐會造成腸道阻塞,導致無法進食及排泄,如此對患者更是另一種傷害。

阿嬤被家屬帶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,經過大腸直腸外科陳自諒部主任評估,阿嬤體內的大腸腫瘤在5公分以下且未擴散,手術切除是應該是最好的治療方法,阿嬤身體還算硬朗,而且可以自己處理大部分簡單的生活作息活動,如吃飯刷牙等,手術後預後應能保有現在良好的生活品質,因此建議開刀。高齡患者手術最怕心肺問題,術前阿嬤也多走路訓練心肺功能且多吃營養食物,其實高齡大腸直腸癌症患者只要能走路、家庭支持性高並充分了解手術風險,都能嘗試評估動手術。

陳自諒主任採用新式3D微創腹腔鏡手術,3D影像不同於一般的2 D平面造影,腹腔內的器官組織透過3D影像系統,在螢幕下能看得更立體、清楚,如此外科醫師手術能更精準更精細,將重要的神經血管器官作保留,更能將腫瘤及周邊區域淋巴完整的層層剝離並加以切除,最後將腸道接合重建。手術歷時2小時,而且將切除的腫瘤和20公分的升結腸,藉由先進的微傷口手術技術,從患者的自然孔洞取出,不像傳統手術要在腹部劃上20公分甚至是30公分長的傷口,降低高齡患者手術風險,術後腹部只留3處小傷口,隔天能下床吃飯行走,1週後出院。

隨著環境的變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,台灣每年發生大腸直腸癌病變的個案越來越多。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,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六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發生個案數的第一名,而大腸直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持續數年佔十大癌症的第三名。治療大腸直腸的癌前病變及腫瘤,以手術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,隨著醫療設備的進步,由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演進到新式腹腔鏡手術,藉由高科技的3D影像系統以及精密微創手術設備,可提供微傷口、人體自然孔道無傷口手術,都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治療技術,使得大腸直腸病變能夠得到控制甚至痊癒。

在此還是要提醒民眾,預防勝於治療,民眾可定期做篩檢並配合大腸鏡檢查,以期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腫瘤,並安排手術治療與術後照護,迎向健康人生。